首页 > 创业基地 > 西安高新区:丝路经济带的创新创业新高地

西安高新区:丝路经济带的创新创业新高地

发布日期:2015-05-08        信息来源:国际商报       作者:佚名     编辑:sme-mm

  国家发改委、外交部、商务部联合发布了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》,提出发挥陕西综合经济文化优势和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。西安在“一带一路”中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。

  日前,《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座谈会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规模最大的高新区,西安高新区独有的集科教、研发、人才、区位、机制等资源禀赋于一体的价值优势将得以兑现。在可见的未来,西安高新区不仅将推动陕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,激发中西部地区的创业活力,更将引领丝路经济带创新创业发展。

  在这一书写历史的新节点,今年年初,国家13个部委“认证”西安高新区已经具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基础。多重资源优势、多种政策利好叠加,西安高新区厚积薄发,顺时而动搭建起了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平台,以统筹科技资源为支撑,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高地、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新引擎。

  四大计划助力创新发展年

 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,自主创新是推动西安高新区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战略。“创业”、“创新”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,也成为西安高新区的核心关键词。西安市委常委、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介绍,不仅西安高新区将2015年确定为创新发展年,而且还为此启动了四个计划,“先进制造业攀登计划”、“特别人才跨越计划”、“出口倍增计划”和“软件信息服务业赶超计划”。

  西安高新区“先进制造业攀登计划”,就是对“互联网+”这一新兴业态所带来的产业跨界融合进行深入探索,开展行业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产业化创新,发挥互联网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提升全要素生产力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作用,积极培育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商业模式,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、高端化转型;要用好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,重点围绕半导体、智能终端、生物医药和信息服务业四大千亿产业集群,通过并联的方式形成产业集聚,通过串联的方式拉长产业链条,积极培育适合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。“特别人才跨越计划”,用3~5年时间培育出一批适应国际产业竞争和技术创造的创新型人才队伍,吸引一批以“千人计划”和“百人计划”为支撑的产业领军人才。“出口倍增计划”,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,加快监管制度创新,使高新区成为西安申请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载体。以园区承载能力实现新突破,继续强化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,以软件新城建设为重点,通过实施“软件信息服务业赶超计划”,打造西部第一的软件产业基地;要强化全面深改工作力度,通过优化梳理,下放审批权限,让所有问题在园区办结;要加快新材料产业园、环保产业园、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建设,通过拓宽运营模式新增和扩建一批标准厂房和孵化器,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产业发展空间;要进一步拉大高新区的产业承载空间和园区骨架,使西安高新区真正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新城、科技新城和现代新城。

  此外,还要以国际化能力实现新突破,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,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,全面与国际接轨。要加快推进智慧高新建设,为高新区的企业、居民构建一个高效、便捷、智能的商旅、办公和生活环境。要完善机制,加大投入,大力发展民生与社会事业,努力将高新区打造为宜居宜业、幸福和谐的现代化、国际化园区。

  “三大效应”示范西部创新

  西安高新区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,是全国重要的高新产业基地,也是西安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,西安高新区采取“三大效应”,发挥着龙头和辐射带动作用。

  所谓“三大效应”,便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科技成果转化的“温室效应”、新兴产业聚集的“扎堆效应”,到统筹科技资源的“辐射效应”。

  这其中,西安高新区用20年的机制体制创新,提供了“温室效应”:一是建立了不同于旧体制的新型政务环境,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管理体制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、小政府大服务的文化氛围;二是建立了周到细致的科技企业孵化机制,目前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,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000多家,在孵企业2000多家;三是建立了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创新平台,改善了创业生态,比如与西安光机所合作建立的西科天使基金,短短几年时间已完成投资项目22个,带动投资近2亿元。

  体制机制创新让西安高新区成为梦想家的舞台、创业者的乐土。这一沃土也带来了新兴产业聚集的“扎堆效应”,改变了陕西“科技强、经济弱”的旧貌。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0多家,一批世界级项目的落户带来了明显的集聚效应,其中半导体、智能终端、软件与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去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。

  西安高新区通过局部环境的优化,在一个“相对封闭”的区域内,激活了入区的科技资源,带动了成果转化、产业聚集。为进一步打破科技与经济的隔离,实现自身优势的“辐射效应”,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市场化平台“西安科技大市场”于4年前在西安高新区设立。

  企业是创新驱动的主体,中介机构则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主体。为此,西安高新区科技大市场从最初的交流对接、补贴奖励为主,到去年成立西安职业技术经理人协会,撬动了400多家中介开展技术转移、运营和二次开发,从促进技术交易的“婚姻登记处”升级为“婚介所”。“三大效应”使西安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迸发,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作出了示范。

  从“资源云”到“服务云”

  经过“三大效应”的培育,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轮经济建设中,西安高新区正在以鲜明的产业特色、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程度,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一面旗帜。

  这其中,与过去相比最为突出的是,西安高新区正在从“资源云”转变为“服务云”。

  这在赵红专看来,就是聚集所有科技创新资源,形成“多接口”式基础公共服务平台,实现科技资源的“云聚变”效应,然后通过与优质的市场资源机构合作,构建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化服务平台,为社会提供专业化、精准化的“云服务”,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创业活力。

  由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区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场,被称为科技资源统筹转化的“聚变器”。而这也就是实现“服务云”的平台,一方面把政策收集到服务平台,推送给企业;另一方面将政策落实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,为完善政策提供依据,实现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和叠加效应。

  从2011年4月启动运行至今,以西安科技大市场为纽带,西安市和西安高新区每年出资5000多万元,对技术转移交易的供方、买方、中介方给予补贴,引导和推动西安市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10年的98亿元,增长到2014年的530亿元,每年递增100多亿元。各类创新要素在这里实现了从聚集到聚变的深刻变化。

  仅2014年,西安科技大市场平台汇聚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900多家、行业专家16896名、技术成果7325项,促进西安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530亿元,继续保持全国前3位,推动了西安市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。

  打通成果转化“最后一公里”,还得着重解决资金、信息和服务三大核心问题。西安科技大市场引进市场化机构共建西安科易网平台,该平台将重点提供技术交易价格评估、技术交易资金在线支付、分批次担保、在线展会等相关配套支撑服务。西安科易网筹备负责人安妮表示,西安科易网的上线意味着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科技企业,将可享受基于互联网技术交易的全流程服务。

  在这里,不仅公共设备资源共享,而且政策与需求无缝对接,创新和市场手拉手。西安高新区,已是丝路经济带的创新创业新高地。

指导单位: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
承办单位: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    电子营业执照
陕ICP备14005206号-1 | 陕公网安备 61019402000082号

pv: uv: